能源企業的“跨境競爭”開始成為新常態
在能源轉型加速的背景下,“跨界競爭”開始成為新常態。石油公司和傳統公用事業公司的業務越來越交叉和重疊,積極的競爭似乎不可避免。
發布時間:
2024-12-16
資料來源:
在能源轉型加速的背景下,“跨界競爭”開始成為新常態。石油公司和傳統公用事業公司的業務越來越交叉和重疊,積極的競爭似乎不可避免。
近年來,我多次聽到業內人士的聲音,許多投資者開始將石油和天然氣公司視為公用事業公司。
一般來說,與許多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公用事業(如電力、天然氣、供水等)相比,石油和天然氣的市場化和商業化程度普遍較高。此外,在過去的許多年裏,這兩類公司的業務接口總體上是明確的,每家公司基本上都有一個“井水不傷河”(除了產業鏈上下遊可能存在的一些產品供應關係,例如石油公司的天然氣成為公用事業公司的發電原料),這使得理論上很難將這兩大類公司放在一起進行比較。
如果我們不得不談論石油公司和公用事業公司之間的相似之處,我認為首先這兩類公司都屬於大型能源服務(供水、供電、石油供應、天然氣供應、供暖,甚至未來的氫氣供應都是“大型能源”供應)。
其次,石油公司的股息回報可能相對穩定,與公用事業公司的長期股息表現相當。由於政府對許多公用事業公司從事的業務進行監管,它們的投資回報一直相對固定(在大多數國家約為6%-10%),股息回報也相對穩定。跨國石油公司一直非常重視股東回報。
從近年來的表現來看,超級石油巨頭的股息回報率甚至比一些知名公用事業公司還要好。例如,根據E.ON 2017年的年度報告,該公司2016年的每股股息比2012年下降了80%。RWE在2015年和2016年僅象征性地支付了500萬歐元,與2013年和2014年的6.15億歐元相比下降了近100%,其股息表現遠不如石油巨頭。
然而,在能源轉型加速的背景下,“跨境競爭”似乎開始成為新常態。特別是“再電氣化”越來越被視為未來能源轉型的核心,向電力轉型已成為許多石油公司的共識。長期以來,該領域一直被視為傳統電力巨頭的“領地”。
在向電力轉型的趨勢下,石油公司和傳統公用事業公司的業務越來越交叉和重疊,積極的競爭似乎不可避免。
跨境競爭,電力
上一頁
下一頁
相關新聞
2020-02-28
2024-12-16
2024-12-16
2024-12-16
2024-12-16
2024-12-16